南宫NG28仲夏时节,尼山脚下;青山为幕,古殿为台。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
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齐聚于此,探讨不同文明共生之道,回应文明互鉴新命题。
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本届论坛设置“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分议题,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这是咱山东祭孔大典的表演,当时很多当地人第一次看就被震撼到了!”祖籍威海的中新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执行会长赵伟指着照片介绍。
舞乐起,鼓声沉。新西兰城第四届“金丝带”国际文化艺术节现场,三十余位外籍表演者身着红袍、头戴方冠,执羽翮、踏八佾之舞,肃穆庄重。
“还有潍坊风筝、高密年画这种体验活动,一上桌样品就被抢光了。”赵伟笑着摇头。撒上一把秸灰,轻轻一扑,年画的线条便跃然纸上。“不少当地儿童围在摊前抢着动手,颜料铺开,热闹非凡。”
“我们也常组织华人孩子回乡寻根,很多人回去一次,就嚷着要再回‘老家’。”赵伟说。
八佾舞毕,《沂蒙山小调》再响异域,熟悉旋律多了几分他乡色彩。中西乐器同台合奏,唤起游子的乡愁,也让更多参加艺术节的外国观众认真聆听。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提出的文明相处之道,亦是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文明的姿态。
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场外,一袭鲁绣马面裙格外吸睛。锦纹细密,绣色清雅,红绿错落间透出古典秩序美。约旦女孩米娜凑近细看,惊叹连连:“太美了!像穿在身上的艺术。”她拿出手机连拍数张,笑着说要发给家人看。不少外国友人都对“山东手造”充满了兴趣,有的戴上虎头帽微笑,有的撑起花盖伞站成一排,开启“走秀模式”,一片欢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周锦介绍技艺、邀请试穿,笑迎来宾,传递的不止是“好客山东”,更是齐鲁文化的温度。
根在齐鲁,叶落四方。葡萄牙中国北方侨商会会长陈强说,“像山东老家的地瓜一样,根深土中,象征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藤蔓外展,正如华人将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南宫NG28。”从美国华盛顿最高法院门楣、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南岸公园、再到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孔子雕像承载着齐鲁文化的精神意蕴,融入在多元文明的语境之中。
“我们应该摒弃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偏见,以包容之心尊重不同文明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在发言中指出,唯有彼此尊重、包容差异,方能破除成见壁垒,在文明互鉴中走向真正的理解与共识。
文明无高下,交流无止境。从尼山出发,齐鲁文化的脉络正延展向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NG体育·(南宫)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京ICP备xxxxxxx号